•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读点《伤寒论》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主热燥胃实病。但头晕不恶寒,表病不在太阳。阳明有热,所以胃口好,吃得好。咳及咽喉痛,估计是阳明少阳热证,风火上炎,咳逆而咽痛。不咳不逆,咽也不疼。25-7-1
 
199条,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无汗即非表证。小便不利,心中懊恼为湿热。身发黄,小便必黄。此处小便不利,当色黄而量大。表湿大于热。湿热重,或食积热大,也会出汗。汗发粘。大便粘臭。此处定位于阳明病,当大便粘臭,量多。25-7-3
 
第200条原文为:"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多热多燥,误用火攻,热蒸于上,额上汗出。若小便不利,湿热排不出去,必发黄胆病。清热利湿为治黄要法。25-7-4
 
201条原文为:‌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阳明病,脉浮紧。太阳阳明合病。阳阴潮热多为日脯潮热。下午定时发热。
但脉浮,必盗汗出。此句费解。盗汗多虚热。太阳阳明多实证。怎么突然变虚证了?25-7-5
 
第202条原文为: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主燥。但口燥,欲漱水不欲咽者(於血)此必衄。衄:出血。阳明燥,多用石膏知母大黄等。流鼻血,牙龈出血,大便带血,皮肤有出血倾向等。25-7-7
 
203条“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阳明多汗,误治又重发汗,病解而遗留些烦燥不安之症,必为重发汗伤津形成了便秘。当问其小便日行几次。若小便日行三四次,今日也知行小便次数减少,知燥去津复,胃气已和,大便自下,不久自愈。25-7-8
 
204条原文为:‌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燥实证,不可攻下,以免邪馅于下。
伤寒:太阳。呕:多为少阳。燥实阳明。有奌三阳合病或二阳合病。
试想:先用小柴胡止呕?小柴胡加石膏或大黄,止呕兼攻下?
或用防风通圣丸,来个三阳合病共解?25-7-9
 
第205条原文为:『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无燥屎不攻。虚痞,按之濡,虚胀无实。硬满二字,是病人自我感觉,还是医手按按的指下感觉?
比较可靠的用手按一按:胀,稍感顶手即硬满。虚滞。易补虚行气消积。
如果当实证误用攻下,易拉稀。利自止则自愈。利不止易亡。25-7-10
 
206条: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者,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脸红如醉。阳明主面,阳明胃经循面。热在经,不可盲目攻下。燥热在腑方攻下。
若误用攻下法,热陷于内,发热,面黄或小便黄涩不利,转为湿热内郁。25-7-12
 
207条原文为: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病,不吐(无逆气)不下(无便秘?无胃下垂?无胃肠下坠感?无拉稀?不放屁?)
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与栀子豉等心烦不同,调胃承气汤的热挠心神之心烦,应具有胃家实的症状,如胃部胀满硬,胃部撑胀感,不敢吃东西,口出酸臭味等。栀子证是虚烦懊恼无实证。25-7-14
 
208条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脉迟(当迟而有力。燥屎不行,气机受阻)虽汗出不恶寒(无太阳病)其身必重,短气(燥热耗气)腹满而喘(燥屎内结而腹胀,热气上迫而喘)有潮热者(热迫汗出)比外欲解(无表证)乃可攻里实。
手足满是热粘汗,实燥便秘已成,大承气主之。25-7-16
 
209:阳明病出现潮热且大便微硬者,可服用大承气汤;若大便不硬,则不可用。若患者六七日未大便,需警惕燥屎形成,此时可少量给予小承气汤测试。服药后出现转矢气(放屁),表明存在燥屎,可攻下;若无转矢气,则大便仅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下,否则会导致腹胀满、无法进食。‌ ‌
阳明病潮热便秘可用大承气。无便秘不用。若大几天不拉屎了,怀疑便秘,用小承气试试,若放屁,表有燥屎,可用大承气攻之。若不放屁,大便初硬后溏,不可攻之(脾虚有湿),否则攻下导致腹胀纳呆伤脾气。25-7-17
 
第210条原文为: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亦死。
实则大声说胡话,如燥热便秘导致热挠神昏。虚则小声自言自语重复不断。如抑郁症的人躲在阴暗处切切私语。
郑声者,重语也。反复啰啰嗦嗦。。。
直视谵语,喘满者死,下利者也死。瞪直眼珠子说胡话,气逆喘满现死相。气无根了,阳气发越而死。拉稀的也死,阴脱于下则亡。25.7.18
 
第211条原文为:‌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 ‌
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当现虚寒之体征。
汗血同源,重汗亡阳,也一样伤津耗血出现虚燥体征。谵语脉短,或为津少热燥,甚者也死。
脉自和者不死。脉和表正气自复的转安之相。25-7-18
 
212条: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利,止后服。
伤寒当解表,误用吐下法,病不解,便秘,多日不下。日脯潮热,为阳明热重。不怕冷即无表证。一个人神叨叨说胡话。再重些,迷糊了不认人。循衣摸床,心惊不安。瞪眼而喘,阳逆于上。脉弦而生,脉涩则死。病不重时,发热,说胡话,用大承气峻下燥实,热泄则安,中病即止后服。
便秘的狂燥病人多用大承气方。25-7-20
 
213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汗多伤津,胃中燥实,热挠心神而说胡话。小承气主之。估计芒硝逡下伤津,故不用大承气。小承气偏于向下推动泄热,大承气偏于泄热下推。25-7-21
 
第214条原文为:‌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阳明病,日晡潮热说胡话,脉滑疾(燥实)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反推小承气燥屎不放屁,服之放屁为效。)勿更与之。若明天不大便,脉反微涩(气血非常弱)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小承气汤。那怎么治?或用扶正泄下法?或按摩足三里天枢内庭?或针内关足三里支沟大陵?25-7-22
 
215: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潮热说胡话吃不下东西,胃肠中有燥屎五六个。用哪个方子治?麻仁润肠丸?
若能食,便秘,宜大承气下之。25-7-23
 
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
下血谵语,因热入血室。这里指妇科,而不是痔疮。阳明实热下血,最多见的是痔疮。有人认为阳明热并入太冲而令妇科下血。桃核承气方证。

但头汗出。胃湿热上蒸,易头汗出。如一吃热饭一头汗。吃饭一头汗,一年都白干。胃虚而湿热上蒸而头汗出。
但头汗出,刺期门穴,随其实而泄之而愈。这里是肝胃实热。
肺结核病,有时也有头汗出,齐颈而还的,也有气阴两虚兼湿热上蒸。25-7-24
 
‌217条:汗出谵语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过经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语言必乱,以表虚里实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表虚自汗,说胡话,因肠胃燥屎不下,热逆神昏。风在表当解表或表里同治,如桂枝方加大黄,麻杏石甘方等。表证在,不能直接用攻下法。表证解,或表证入里后,才可直接攻下。若攻下早了,热陷神昏妄语,表虚里实故也。单纯里实证,用大承气方。25-7-25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