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话杂谈 读点《伤寒论》

232条:“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只有浮脉,余证不见,与麻黄汤。
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没见过这个情况。从文字上看,不尿,阴绝于下。腹满干哕,虚阳无根上逆。气绝之相。
想起了一个有意思现象,死而复生者,常常是喉中鸣响一声又活过来了。类似于打隔,不是打在胃,而是打在喉。
人死,有的可能如此条:无尿干哕。25-8-8
这一条我查了下,前面半句好理解,后面若不尿。。则不治,这个解释:如果不尿,腹满,说明水气不化,加上呃逆,水饮上逆,说明胃气还是没有恢复,是无胃气的绝症,不治。后世的肝硬化腹水,确实如此。合理一些。这个和上一条结合是指黄疸型肝炎并发腹水者预后多不良,谓为不治不为无据。
 
第233条原文为:‌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硬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宜蜜煎导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猪胆汁,皆可为导。
阳明病,胃家实。若自汗多,小便自利,伤津内伤。热爆便秘津不足。出汗多,更伤津液。故,便秘不可攻下。用蜂导煎物理通便,便通热下,则汗自止。25-8-9
 
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阳明主热,脉数大。而今脉迟,汗多,微恶寒即恶风,表未解,可用桂枝汤先解表风。桂枝去风,芍药敛汗。25-8-9
 
235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阳明病胃家实,脉数大有力。今脉浮,有太阳表症。无汗而喘。发汗则愈。

脉浮紧,无汗而喘。为太阳伤寒之喘证。若无便秘或渴等阳明证,只考虑太阳病。若渴或便秘,无汗而喘,脉浮,麻杏石甘方。25-8-11
 
第236条原文为:‌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
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啥是热越?湿热蒸汗发越于上。汗出热散,不会发黄胆。
但头汗出(多阳明热蒸),身无汗,齐胫而还。头上出汗,脖子以下不出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烦渴明显,内有瘀热伤津之相。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反推小便黄,或涩痛。瘀热涩痛,湿热便黄。湿热瘀三因致病。茵陈清热利湿,栀孑凉血清热,大黄清热化瘀。25-8-12
 
237条:‌阳明证,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当汤下之‌。
健忘必有蓄血。为何列入阳明病,而非厥阴病?久瘀喜忘,同时有柏油便,才归到阳明。便硬油黑,滑利而下。宜抵当汤下瘀血。25-8-12
 
238条原文为:“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憹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满,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气汤。
阳明腑实证可用下法。心中烦恼,胃肠有燥屎者可攻下。若腹微胀,大便头干硬,后稀软,多为脾虚湿滞,郁而化热。不可攻之。只有便秘热燥,宜大承气汤。25-8-12
 
239: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便秘绕脐痛,小肠位置。小肠应心,烦燥,发作有时,此有燥屎,所以便秘了。
发作有时,是定时发病?还是一阵一阵发病?25-8-13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日哺潮热为阳明热蒸。脉实表积热,宜用攻下泄热。烦热汗出脉虚者,表不解宜桂枝汤。25-8-14
 
第241条原文为:‌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
大下后,六七天不大便,心烦不解,腹满痛者,有燥屎。前面攻下后,又便秘了,算老毛病,食积久了。宜承气汤。
有的便秘,前用下法,燥屎下。下次又形成便秘了。需要反复攻下几次才行。这种情况遇到过。可换个思路,第一次用承气方。之后用菊花决明子玄参。
25-8-14
 
第242条原文为:“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喘冒不能卧。上气为喘。冒是什么?
眩冒:头晕眼花。冒多指头上症状,如头蒙蒙地。喘冒之冒指什么症状?
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有燥屎,宜大承气汤。
大便乍难乍易,一时便秘,一时又不便秘了。总之冇便秘,有燥屎,均用承气先通下。燥实去,气不逆了,喘也平息。燥实不下,气逆作喘,承气方。25-8-15
 
第243条原文为:“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吃奌东西想呕吐,属阳明虚寒,吴茱萸汤方主之。大多是吃奌生冷寒凉东西后打隔反胃或呕吐。吃奌热东西或热性东西反而舒服。
得汤反剧者属上焦有热。喝热汤或热性东西做的汤,或喝汤药,呕吐明显,郁热在上。
通过饮入诱发因素推定寒热病因。25-8-16
 
234条原文:“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寸缓,病不在上。关浮尺弱,病在中下。
发热汗出应于关浮。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闷不适。这是误用下法伤中。
如未用下法,病不恶寒而渴,病在阳明。
小便数。大便硬,便秘十日没感觉不适。渴欲饮水,少少喝奌。选合适的方法治疗。
渴者,与五苓散。小便数,渴。五苓散。
此条费解…25-8-16
 
第245条原文为:“脉阳微而汗出少者,为自和也;汗出多者,为太过。阳脉实,因发其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者,为阳绝于里,亡津液,大便因硬也。”
脉轻取微弱,出汗少,表阴阳调和。若汗多为太过,易伤阳损津。
脉轻取紧实,当发汗。汗多也为过。汗多亡阳耗津,已致便秘。因汗多便秘怎么治?25-8-16
 
246条原文为:“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阳则绝。”
脉浮而芤,浮为阳,芤为阴。浮芤相搏,胃气生热,其阴则绝。没见过这种脉相。字面意思:芤,阴血没了。浮,脉虚大浮弱,上浮将绝之相。阴阳并衰之危脉。25-8-17
 
第247条原文为:“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此浮为有力。浮弱为阳虚浮越。但,跌阳脉极少有人去摸,大部分人习惯了寸口脉。
浮为胃强,涩为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小便数十便秘为脾约证,麻孑仁丸主之。
热入大小便,脾气失约,出现热迫小便而频多,热入大便则难下。脾约之约是啥意思?是约束?自律?
热耗津伤,令便秘且小便频数,为脾约证。麻孑仁润津,大黄泄热通利。25-8-17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