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苟延残喘的中医

目前维护中医的两个派别
(1)中医的主流派用欺骗国家的手段要国家保护中医,他们所谓的维护中医就是用谎言

根据想象,缺少医学机制搞类比就像算卦一样的模糊思维,能指导医学实践吗?
 
哲学式中医,逻辑归类式中医,宗教式中医都缺少医学机制基础,这样的争议最后的结果就是引起骂街骂娘。
 
电子是阳,原子核是阴,电子原子核结合的过程,是阴阳相交的过程
 
翟鉴说:(1)中医的主流派用欺骗国家的手段要国家保护中医,他们所谓的维护中医就是用谎言
李茂春回复:根据想象,缺少医学机制搞类比就像算卦一样的模糊思维,能指导医学实践吗?
翟鉴回复:这与我的话题有关系吗?欢迎你针对我的哪个论点提出点什么,但是,我的个性是:在第一个话题要对方自毙。所以,你不敢在我的观点挑刺。
 
我可以把《阴阳与DNV、RNA》给您贴过来
 
阴阳与DNA、RNA
阴阳与DNA虽然两者有中西医的差异,但是,两者在前些年就已经开始同题并论了。著名的易学家潘雨廷先生用RNA的氢键数吻合了64卦之数,曾引起世界的关注。有些西方国家的科学家们提出:“西方实证科学要到东方哲学中找理论根据”。当然,在初期阶段,不论是从方法上,还是某种观点会出现些牵强或与实际不相吻合的现象也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种敢于开拓的精神是可佳的!
因为DNA是刚从近数十年开始研究的,有些问题还需要核实和进一步深层次的探讨。阴阳学说是《易经》(中医理论)的核心部分,所以,讨论这个命题需要一大批的精英参与!
阴阳学说其中包括五行、八卦等,对医学界有多大的意义很多人还不甚清楚,他们只崇拜物理中的分子热运动(布朗运动)、生物的向光性与逆光性,却不知这些说法已经落后于自然的阴阳……。
阴阳是模拟天地自然规律及阐述事理的一种方法,我们的祖先正是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按五行生克的方法预测人的吉凶。表明我们祖先在利用自然信息方面早已走在了他人的前头!
然而,现代医学费尽了脑汁,也想在生物中找到自然的信息,1909年国外学者曾提出“基因”一词,表示遗传信息。20年代又有人提出四核苷酸假说。到50年代还有人坚持说基因不过是唯心臆测。现在才肯定了DNA就是基因。可以说现代医学已经找到了能够预测人类疾病及健康的信息(DNA)。我查阅了大量关于DNA的资料后发现,DNA的原理和阴阳、五行确有异曲同工之妙!我的理由如下:

一、天地阴阳与DNA有惊人的吻合之处
1、嘌呤碱基、嘧啶碱基阴阳的划分
阴阳宏观可大到天地,微观可小到DNA。虽然DNA在词汇上未用“阴阳”二字,但DNA与阴阳、五行、八卦却有惊人的吻合。也可以说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实质就是一阴一阳之象。《易经求正解》根据三天两地为五行的基本数,把三个嘧啶为天,为阳,两个嘌呤为地,为阴。现在我已经彻底弄清了天不是阳,而是阴;地不是阴,而是阳。这样一来,天地阴阳与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的定义就不对称了,请您往下看……。
我们要划分DNA嘌呤及嘧啶碱基何为阴阳,首先要弄清两者各自的属性。从目前的资料看,因刚从近几十年重视DNA的研究,所以,嘌呤及嘧啶碱基的功能还不够十分详细。但从简短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嘧啶碱基为阴的可能性大些,其理由是:嘌呤碱基是两个环,嘧啶碱基是一个环,表明嘧啶不如嘌呤活跃,故嘧啶属阴。胞嘧啶的化学方程式比鸟嘌呤少一个带正电的分子,胸腺嘧啶比腺嘌呤多两个带负电的分子,再次表明嘧啶不如嘌呤活跃。这就是我划分嘌呤碱基为阳,嘧啶碱基为阴的直接证据。
自由基是失去电子或未能配对的电子及原子,化学性质极为活跃,儿茶酚胺及黄嘌呤是产生氧自由基的重要因素。再和“阴阳”进行比对,阳、其性活泼(分解、分裂),嘌呤(黄嘌呤)其性同样活跃,符合阳的范畴。甲状腺素属于中医理论“阳”的范畴;甲基硫氧嘧啶能抑制甲状腺素的分泌,虽然甲基硫氧嘧啶是已经中和的化合物质,但必定有嘧啶在其中;阿拉伯糖与胞嘧啶形成的核苷能抑制细胞的分裂,所以,嘧啶符合阴的范畴。此乃嘌呤为阳,嘧啶为阴的间接证据。
有人会问,为什么只是胞嘧啶比鸟嘌呤,胸腺嘧啶比腺嘌呤呢?答:只因碱基配对仅限于此。

2、天地之数与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数的吻合
乾为阳,总数为九,这个九数是根据“阳先阴后”即先一后二,一为阳,二为阴,一、三、五、七、九之天数,其中的一、三、五三个数相合既为九,此乃乾的自然之数。注意:嘌呤碱基正是九个元环所组成!和乾阳的自然之数九相吻合。坤为阴,总数六,二四阴数相合既六,六乃阴的自然之数。注意:嘧啶碱基正是六个元环所组成!和坤(阴)之数也正好相吻合。
现代医学认为,九及六元环是繁衍生物的基础;能变化千万种生化(生物化学)分子式;然而,和乾坤(天地)相交是万物生存的基础相吻合,所以,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古人的天地阴阳之数是错误的。按我新观点,天为阴,坤为天;地为阳,乾为地。在这点上不论是按天地的位置、阴阳的实质属性、及数据皆是肯定的。如果对此有质疑者请提出,我愿为所有人解答。

二、人类基因与五行八卦
“八卦”,“-”表示阳爻,“--”表示阴爻,三个爻为八经卦的一个卦体,八卦的每一卦又含八卦,即八宫卦(八重卦),最后衍变为64卦。DNA有四种碱基,每三个碱基组成一个三联体,最后衍变为64个密码,和八卦之数基本一致。
有人会问,64个密码是mRNA的,你怎么用在DNA上呢?
回答是:因DNA照样也是64个密码。
那么,DNA预测人的健康及疾病的原理是什么呢?
人类基因存在于46条(23对)染色体上,储存着人的全部信息。然而,染色体是由染色质演化而来,两个分子为一组,共四组,为八聚体,和古人预测人的信息用五行中的两个字为一柱,四个柱,共八个字基本吻合。
也可以这样讲,古人用自然天时(四柱、八字)预测人的吉凶是宏观 的,简称“生命预测”。现代用DNA预测人的健康与疾病是微观的,简称“生命科学”。宏观与微观在两个时代,两种不同研究方式,而最后的结果两者相吻合。表明,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再看DNA、RNA与乾坤的关系,乾阳如地之蒸汽,蒸汽形成云后才有降雨(阴)或坤,注意: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表明“阴”是阳转变而来的。古人认为,乾是万物的起源,即太极之动(万物之始)。然而,现代有人提出:“RNA可能是生物进化过程或生命起源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生物大分子”。表明八卦中的乾的性能与现代RNA的性能有异曲同工之妙。
RNA(核糖)、DNA(脱氧核糖),从两者的分子结构看,核糖比脱氧核糖多一个氧(O)原子。从一些相关的资料看,不论是脱氢还是脱氧,脱去这个原子后,在没有另外的因素干扰时,物质就较稳定,所以,RNA比DNA活跃性强。而事实上mRNA可从细胞核内散出到胞质,再次证实了RNA比DNA活跃。而RNA散出的这个过程类似自然中的蒸汽(乾阳太极之动),而后才能合成蛋白质(DNA的复制),类似坤阴之静(凝)。不论是阴阳还是RNA、DNA皆是阳在先,阴在后,或阴是阳转化而来的。表明DNA与阴阳五行八卦,虽名异,而理同。

三、DNA两条链上碱基存在的疑惑
虽然现在对DNA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但还有好多的问题需要证实和进一步研究。
需要证实的是:DNA 由两条链组成,每条链由磷酸二酯键把核苷酸碱基相互连接,现在教科书中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是混杂在同一条链上。对此,以阴阳的视野讲就很难说通。因为嘌呤及嘧啶有阴阳之分,自然中有阴阳才有配对。按现代研究DNA哪条链上碱基的阴阳并无什么意义。然而,DNA被中医所利用,阴阳又是阐述自然规律的一种方法,所以弄清DNA两条链上的碱基何为阴阳实属必要。我的推论如下:
(1)DNA是双链螺旋型的,一条链为阴,一条链为阳相互吸引,因两链之间有氢键的作用使两链不能相碰撞,故成螺旋型。这两条链一条代表阳,一条代表阴。如果嘌呤和嘧啶同在一条链上,有时即使相互配对也很难形成氢键。我反复核对了碱基配对及形成氢键的结构,嘌呤及嘧啶的化学方程式从表面看完全可以反正配对,既嘧啶、嘌呤可以同在任何一条链上。如果教材中的这个化学方程式及碱基的模式图符合嘧啶及嘌呤碱基的实际形状或接近它们的形状,就应该有正反之分了。也就是说,只要不是圆球型就有正反之分。只有嘌呤与嘧啶面对面才能形成氢键,如果背对背就不能形成氢键,如用手拿物是手指向手心弯曲,如果物质在手背,那么,手就失去拿握的功能了。所以,嘌呤及嘧啶碱基有很大可能是各在一条链上。
(2)、教材中DNA的B型结构一条链的碱基全是嘧啶,正面观的长方框内的碱基也是嘌呤与嘧啶各在一条链上。如果这个结构是真实的,那么,教材中DNA的B型结构则支持了我的推论。
(3)、从解链到复制的双链之一领头链是从3′向5′顺行的,而另一条链则是从5′向3′逆行的。顺逆表示阳往阴来。
总之,嘌呤及嘧啶碱基是否各在一条链上还需要在教材中详细的解释,和进一步证实。
四、三联体64个密码的疑惑
按RNA的遗传64个密码由G、C、A、U演变而来,4种碱基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现代医学不分阴阳的计算法,最后变化为16种,如果按三联体来决定一个氨基酸,最后得出的数据是48 ,和64个密码之数不对称。如果4 × 16和64个密码相等,但是,找不到为什么用4 与16相乘的理由来。虽然4与16 勉强碰对了64,但是,16与20种氨基酸的数据还是不对称。
经继续研究发现,4种碱基的配对有一种规律,既A与T,G与C,还按阴阳不分来计算(嘌呤、嘧啶混杂在一条链上),最后有8种变化,既A与T、T与A、G与C、C与G。这8种变化根据20种氨基酸的需要,是1至6个密码不等,显得规律性不是很强。由于G、C、A、U碱基最多只能变化16种,显然不能满足20种氨基酸的需要。因此,把碱基组成三联体,最后勉强碰上64种。
也就是说,用三联体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4种碱基满足20种氨基酸的需要。那么,UAA、UAG、UGA这3 组它们不能代表任何氨基酸,为什么还要勉强凑上64个密码呢?其意义又是什么呢?
以上不难看出,从20年代提出了四核苷酸假说,到50年代又推翻了这个假说,其实,现在教材DNA碱基还是按四核苷酸假说排列的,只不过在20年代A=G=C=T不断延伸的基础上多了一条链而已。也说明每当一个发现,就意味着前进一步。我发现在揭秘DNA的环节,每前进一步就越接近自然,就越接近阴阳五行!
如果按阴阳的角度把G、A为阳,C、T为阴重新计算,把DNA的一个分子整体假设“太极”,太极涵“两仪”,两仪表示DNA的两条链。“两仪涵四象”,四象表示4种碱基。“四象涵八卦”,八卦表示4种碱基A、G与C、T包含八卦,既鸟嘌呤G(太阳如乾和兑),胸腺嘧啶T(太阴如坤和艮),腺嘌呤A(少阳如坎和震),胞嘧啶C(少阴如巽和离)。
把4种碱基分为阴阳,再阴阳配对,最后的数据是8,也表示DNA染色质中的2个分子为一组,共4 组为八聚体。正好与八卦之数相吻合。八经卦的三爻表示试验室碱基的三联体,八经卦经过反复变化为八宫卦即八重卦,最后演变成64卦,正好与RNA的64个遗传密码相吻合。
64个密码中有三个为无意义密码,或终止密码(UAA、UAG、UGA这3 组它们不能代表任何氨基酸)。从宏观上说八卦也有三极,即天极、地极、物极也是三个终止,具体的既“否卦”、“未济卦”和“艮卦”。按阴阳的分类4种碱基衍变8种。然而,8种除乾坤两个父母卦外,而六子卦,为杂卦。杂卦既阴阳不均匀。8卦与20种氨基酸的分配,除两个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外,其余的是2~6个是不均匀的,把六杂卦6数平均每个决定3个氨基酸,3×6得18。其余的两个纯阴纯阳乾坤卦每个决定1个氨基酸,18+2和20种氨基酸的数据正好对称。
然而,教材中正好是色氨酸和甲硫氨酸确实只各有一个密码。遗憾的是,这两个氨基酸的密码不是AAA和UUU!如果实验室无误,有两种解释,一是甲硫氨酸密码AUG是起始密码,按我新观点,乾为地,蒸汽起源于地,蒸汽所含的湿气“阴”可表示甲硫氨酸密码中的U 。二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五、潘雨廷先生的64个密码构不成64卦
好很多学者把潘先生的64个密码称64卦。我认为:潘先生的64个密码不能成为64卦。因潘先生的密码只是八经卦,即三联体。潘先生的64个密码只是RNA的64个密码,我们知道,蛋白质的合成是DNA和RNA两者共同来完成的。现在所用的核苷酸的密码是64个,RNA取代了DNA的密码,即U取代T。按现在教科书中64个密码和核苷酸碱基我经过反复的计算总是和实际不对称,最后终于弄清了,是教材中把DNA、RNA两者共64个密码混用了。
需要核对的是:64个遗传密码到底是DNA的,还是RNA的。如果是DNA的,那么,教材中为什么是U不是T呢?如果64个密码是RNA的,为什么RNA传送的是DNA的信息呢?
按教科书所说:“mRNA的功能是把核内DNA的碱基顺序(遗传信息),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抄录并转送至胞质的核糖体,用以决定蛋白质合成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对此,我的问号如下:
(1)碱基互补,是否DNA与RNA就没有区别了?如果有区别,其碱基是用什么方式互补的,教科书应该详细举例说明。
(2)既然是mRNA抄录的是DNA的密码,为什么胞质中仍然是RNA的密码?
综合上述我认为:在核内RNA有它自己的碱基密码(A、U、G、C),它从核内散出到胞质还是它自己的密码。DNA、RNA两者虽然关系密切,但细节的分工应该是不同的。如果两者不同,它们就应该各有个的密码。一个是核糖核酸(RNA),一个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以上说过,RNA的分子比DNA小的多,而且比DNA活跃性强,RNA是阳,DNA是阴。从DNA与RNA的关系看,是缺一不可的,DNA正常解链的速度是每秒100次,如果再加热还会更快,DNA解链的速度和RNA从细胞核内散出的速度应该是相对称的,因为DNA解链和RNA散出的目的都是为了下一轮的复制和转录。用自然的话说,RNA从核内散出属阳(象蒸汽),然后蛋白质合成属于阴(象降雨)。蒸汽是“因”,降雨是“果”。不论是蒸汽及降雨,还是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RNA和DNA是缺一不可的。两者如同乾与坤,所以,应该各有个的密码。
按阴阳乾坤(RNA、DNA)重新计算,RNA、DNA两者是各64个密码,总数共128个密码,再按三联体计算(128乘3=384),最后正好和八重卦的384爻相吻合。表明RNA、DNA两数之合才能和八重卦相吻合,既两个三联体(八经卦的三爻再加三爻共六爻),和古人的乾宫八卦,及坤宫八卦正好对称。也说明有乾无坤就不能生子;有RNA无DNA蛋白质就不能合成。RNA、DNA两者如同乾坤,也必须是六爻。也表明64个密码不论是DNA还是RNA的,只相当于64卦的32卦(192爻),我们再看潘先生的64个密码:
GGG一CCC GGC一CCG
GCG一CGC GCC一CGG
GGA一CCU GGU一CCA
GAG一CUC GUG一CAC
AGG一UCC UGG一ACC
GCA一CGU GCU一CGA
GAC一CUG GUC一CAG
ACG一UGC UCG一AGC
GAA一CUU GUU一CAA
AGA一UCU UGU一ACA
AAG一UUC UUG一AAC
GAU一CUA GUA一CAU
AGU一UCA UGA一ACU
AUG一UAC UAG一AUC
AUU一UAA AUA一UAU
AAU一UUA AAA一UUU
我们知道,八重卦是6爻组成,最后的爻数必须是384爻。如果潘先生的64个密码一个碱基代表一爻的话,其数据是192爻,按八重卦还差192爻,所以我肯定地说,潘先生的64个密码构不成64卦。

六、我用四种碱基配对的64卦
为简便我只把乾坤两个父母卦的密码配对如下,需要说明的是:从古至今皆把乾为天,坤为地,因不论是按数据还是位置及实际性质皆能证实坤为天,乾为地。所以,我把乾宫八卦和坤宫八卦按纠正的新名称如下:
乾宫八卦:
(1)乾为地、GGGGGG;(2)地风垢、GGGGGU;(3)地山遁、GGGGUU;(4)地天否、GGGUUU;(5)风天观、GGUUUU;(6)山天剥、GUUUUU;(7)火天普、GUGUUU;(8)火地大有、GUGGGG。坤宫八卦:
(1)坤为天TTTTTT;(2)天雷复、TTTTTA;(3)天泽临、TTTTAA;(4)天地泰、TTTAAA;(5)雷地大壮、TTAAAA;(6)泽地夬、TAAAAA;(7)水地需、TATAAA;(8)水天比、TATTTT。
以上更改的只是天改为地,地改为天,卦爻皆未变动。左边表示上三个爻,右边表示下三个爻,共六爻,此乃八重卦演变为64卦、共384爻。把嘧啶碱基(UUU、TTT)为阴爻,把嘌呤碱基(AAA、GGG)阳爻,嘌呤与嘧啶阴阳的划分我是根据它门各自的属性(功能)确定的,其中乾宫八卦的阴爻用U,坤宫八卦的阴爻用T(DNA用T,RNA用U),这样可避免读者在阅读DNA和RNA碱基时,产生不必要的疑问。

七、对DNA碱基划分的解释
我把鸟嘌呤G划分为太阳,是根据G与C配对,其中三个氢键两个带有正电子,故为太阳;腺嘌呤A划分为少阳,是A与T配对,其中的两个氢键只有一个带有正电子,故为少阳;胸腺嘧啶T划分为太阴,是T与A配对,虽然没有形成第三个氢键,但它必定带有两个负电子,故为太阴;胞嘧啶C划分为少阴,是C与G配对的三个氢键只有一个带有负电子,故为少阴。
我对DNA碱基的划分与八卦阴阳划分的差异在:让我们先看看卦爻的排列顺序:初爻(最下的一爻)为初(老、长)。上爻为末(少、小)。古人根据伏羲的六十四卦的次序,再用黑白格来表达“太极”始至(八卦)终的全图。其中的矛盾至少有二:
(1)把离和震划分为少阴,坎和巽划分为少阳。对此的问号是:按先天卦数的顺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应该为阳;坤八、艮七、坎六、巽五应该为阴。那么,离和震为少阴从何说起呢?坎和巽为少阳又从何说起呢?两者的阴阳爻是相等的,为什么把离火划分为少阴,坎水划分为少阳呢?
(2)按古人阴阳各半绘成“太极图”,古人说的很清楚,万物各一太极。从太极与八卦的全图看,已经不是万物各一太极了,而是无数个太极。如乾阳的一面,乾和兑为太阳,用白格表示,离和震为少阴,用黑格表示,这样一来太阳与少阴就已经成为一个小太极了。坤阴的那面也如此。其结果是:乾阳的一面的阴阳各占一半,坤阴的一面的阴阳也各占一半,最后乾坤两面的阴阳已经持平,就没有阴阳之分了,当然,太极就也没有任何意义了。请大家再好好看看古人的这张图吧!
 
三个氢键两两个带有正电子,是什正电子?
 
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
是指两条脱氧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二级结构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右手螺旋,如A-DNA、B-DNA、C-DNA、D-DNA等;另一类是左手双螺旋,如Z-DNA。詹姆斯·沃森与佛朗西斯·克里克所发现的双螺旋,是称为B型的水结合型DNA,在细胞中最为常见(如图)。也有的DNA为单链,一般见于原核生物,如大肠杆菌噬菌体φX174、G4、M13等。有
 
DNA双螺旋结构,就是阴阳结构

神机定通

确实对于中医机制思考的阶段了,但不要直言片语跟帖,毫无意义!需要朋友系统写出自己的思考研究内容让大家分享讨论。
 
写出系统研究内容大家讨论,毫无意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