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医镜 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3号下午,患者电告这二日没感觉发烧。今日上午9点多,患者儿子来说,昨晚老爹感觉发烧。到我去医院时,查体温39.2°,自感乏力,不想吃饭,微感恶寒,口中微渴,别的无不适,二便也好,只是烧起来了小便也感觉发热。摸脉滑而微数,按之有力,与前几天脉象比较,似乎少了躁动之感。太溪脉摸之有力。先看看记录:








再议治法。伏热在里,湿热纠结难解,还当清热化湿;夹表还当解表,总要遵辛凉甘寒,微苦芳化。发热乃正邪交争,趁此之时亦当扶助正气。看舌头左边有个瘀点,分析不像出血点,因为患者前几年患过脑梗,唇舌不是很灵便,牙齿舌头打架的可能性最大。

处方:荆芥60克,石膏30克,知母15克、花粉15克,石斛20克,党参15克,甘草10克,滑石20克,苍术10克,白蔻6克,佩兰10克,二剂。煎取1200ml,每次温服100ml,日三夜二。
 

附件

  • 35.1 KB 查看: 23
  • 39.1 KB 查看: 24
患者昨晚电告说,喝了二次药,体温已经降下来了。


上边图片是21号患者自己记录的输液用药,估计这些日都是在如此用药。不知这些药对治疗是起到了协同还是啥作用,我对化学药的药理不咋精通,还请论坛对此精通的朋友给出个解释,谢谢了!
 

附件

患者儿子请诊,3月17日傍晚,病房木医生之时去医院病房。

持续发热,忽高忽低,木一定规律。看医院大夫

主要症状是发热,看脉象应该是实热,应该看看发热,何时高,何时低,有确切的时间点。就知道病根了。知道病根才好处理。
 
24日上午取药二剂量,因事情忙,故而煎药质量没达到要求,一共取药汁计1000ml,患者每次只能服100ml,到今日晚上药会服完,下午五点应约再去医院。先看体温记录与舌苔。






体温记录不是很完整,昨夜开始体温上升,今日下午五点亲自查38.4°,感微恶寒,口中微渴,小便发热,大便尚可。摸脉滑大而数,沉取有力。问服药后有无不适,言吃药能吸收消化,无任何不适。无变证,反推方该对证,虽然体温有反复,但是一直感觉时时有点小汗。此药力不及,病重药轻之故,当加大剂量继续服之。

荆芥160克,薄荷80克,石膏160克,知母80克,花粉60克,甘草30克,滑石60克,苍术20克,白蔻15克,佩兰20克。

煎取1500ml,计划每温服150ml,权衡体温与汗出,酌量吃药间隔时间。若无他变,此量当四十八小时服尽。
 

附件

24日上午取药二剂量,因事情忙,故而煎药质量没达到要求,一共取药汁计1000ml,患者每次只能服100ml,到

前辈,此处用滑石和用车前草有何区别?
 
虽然对西医的治疗不认可,但西医的一些化验还是有借鉴意义。从整个化验来讲,个人感觉患者还是一个血虚之证,并且前面的病史也提到了“降到符合危险数值时,就发热”。虽然面诊,脉相是个实脉,但有时也应该权衡,舍脉从症。

说了这么多,建议的方剂就呼之欲出了,没错,就是李东恒的当归补血汤了。血虚气弱,阴不维阳,故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此种烦渴,常时烦时止,渴喜热饮;《内外伤辨惑论》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重用黄芪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此其一;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此其二。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则浮阳秘敛,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而虚热自退。

现代研究
本方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而具有抗贫血作用。

一点拙见,贻笑大方!
 
“血虚身热有奇方,古有当归补血汤,五倍黄芪归一份,真阴濡布主之阳”,这是我开始学医时就熟背的陈修园时方歌括。陈氏解说暂且不论,单就“血虚”先说说。“血虚”之说来源于出血之症,或劳倦内伤,血气暗耗。见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为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类似“戴阳”之证。白虎汤证有因于外感传变,热盛于内,或伏热在内,热邪外发,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故白虎汤证大热,或大汗出,脉必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证口渴则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若再论舍脉从证,当属脉证不相符而见证真脉假者,此证脉证相符,何来舍脉从证之说?虽然有“降到符合危险数值时,就发热”,但是与“血虚”证有联系吗?

当然,血液检查与中医症候应该有内在的联系,但还难说清楚联系是哪些。

若辨证治疗无效,以“现代研究,本方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而具有抗贫血作用”而试试也无妨,或许有疗效。
 
的治疗不认可,但西医的一些化验还是有借鉴意义。从整个化验来讲,个人感觉患者还是一个血虚之证



“血虚身热有奇方,古有当归补血汤,五倍黄芪归一份,真阴濡布主之阳”,这是我开始学医时就熟背的陈修园时方歌括。陈氏解说暂且不论,单就“血虚”先说说。“血虚”之说来源于出血之症,或劳倦内伤,血气暗耗。见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是血虚气弱,阳气浮越之象,为血虚发热的辨证关键,类似“戴阳”之证。白虎汤证有因于外感传变,热盛于内,或伏热在内,热邪外发,病情属实;当归补血汤证由于内伤,为血虚气弱,病情属虚。故白虎汤证大热,或大汗出,脉必洪大而有力;当归补血汤证口渴则喜温饮,身虽热而无汗,脉大而虚,重按无力。所以《内外伤辨惑论》强调:“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若再论舍脉从证,当属脉证不相符而见证真脉假者,此证脉证相符,何来舍脉从证之说?虽然有“降到符合危险数值时,就发热”,但是与“血虚”证有联系吗?

当然,血液检查与中医症候应该有内在的联系,但还难说清楚联系是哪些。

若辨证治疗无效,以“现代研究,本方能增强骨髓造血功能而具有抗贫血作用”而试试也无妨,或许有疗效。
 
本帖最后由 地摊草医 于 2014-3-26 08:27 编辑

本人还是从伏温和湿温考虑。治疗如抽丝剥茧。我还考虑甘露消毒丹,可能是水平低。热久才考虑伤阴。利尿是必要的。
 
骨髓增生异常,症状有感染、高热、出血,肾主骨,骨生髓,髓生血。一是伏热、二是血分有热,三是热久伤阴。
 
患者昨晚电告说,喝了二次药,体温已经降下来了。

有头孢抗生素,有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有激素,有扶正的中药注射液!另外那个不知道是什么!
应该说是比较平常的治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从血象上看这时候用抗生素好像不太合适,患者似乎没有明显炎症迹象。也可能是西医害怕病毒和细菌的合并感染预防用的!
他的这个发热从西医理论来讲,应该是免疫力低下,红白细胞,血小板全都低,淋巴细胞高表示这是合并的病毒感染。
所以说西医治疗并无大过!
中医上来说,仅是我一家之言啊!
舌质暗红,舌体胖,舌前部少苔,中后部苔腻略黄!有瘀斑!脉滑数!
发热,时高时低,无力,微恶寒,食欲差!
究其表现来说,比较明显的是痰热蕴结,气化失司,中焦不利,血运不畅!本人看还是一个阴证而非阳证,其舌脉表现,可能和其天生禀赋有关!还有病人以前有中风的疾病,这都是相关的!
治疗上来说,用药以甘 平 温 为主少佐苦寒之物!
试拟一方,供评判!
荆芥穗10 金银花10(后下) 连翘10 薄荷10(后下) 当归20 赤芍15 柴胡20 清半夏20 茯苓30 桂枝15 川贝10 西洋参10 猪苓15 泽泻15 白术15 生甘草10
 
有头孢抗生素,有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有激素,有扶正的中药注射液!另外那个不知道是什么!
应该说是比较

输液和西药是否也会影响舌脉?
 
输液和西药是否也会影响舌脉?

应该会有影响!不过我还是认为提纯药的效用远比原生药的效用小很多!
就像参麦注射液与名方生脉饮相比起来,其效力比后者相差甚远!还不如口服生脉饮的中成药哪!
 
谢谢各位热心的朋友!

对于这样病了很久,反复住院的重症病人,往往会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医学检查的作用在现在已经大过了患者的主观感受,所以依照医学检查来判断疾病的转归,成了最重要的依据。

患者昨日一天,体温一直徘徊在38°左右,是辨治失误,亦或是病本该如此纠缠,是个问号。虽然感觉身体无大的难受,也无别的变证,但是患者依赖体温计来判断自己病的好坏已经很久了,会作为病好病坏的依据,一切解释都是苍白的。

伏气温病,按其发展规律,有如古先贤所言的“有先表后里者、有先里后表者、有但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偏盛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里三焦齐发者”的“九传”之说,惜今之医患少有明此理者,治病以快速抑制症状为目的。

上次最后的血液检查是3月17日,今日或许会再检查。若看检查单无大的变化,亦或再继续恶化,当辞治。
 
后退
顶部